假性单身:我们发生了关系,但我们没有关系

未经许可,请勿转载

哲学理论里有个很本源的问题:我是谁?

放到当代社会里,你也许是老板的狗,是社会的牛马,是拉车的祥子;

还可能是新媒体天天写的新中产、预备精英、小布尔乔亚。

一个人的身份可以千变万化;

毕竟《看我七十二变》的不只是孙悟空,还可能是蔡依林。

前几年咱都说,出门在外身份是自己给的;

在男女关系中也不例外。

以前咱看一个人的感情状态,顶多分个已婚VS未婚,有对象VS单身。

但我的朋友,时代变了,男女关系越来越多元了。

现在就连“单身”这个词,都有八百种不同释意了。

01

当代单身状态已经玩出花了

单身已经变成一种“状态”了。

啥是“状态”?

因时而变,随机波动,飘忽不定,琢磨不透。

都市男女对单身状态的理解都能开个学术课了。

现在男女说的单身,分为「相对单身」和「绝对单身」。

而在这两大门类下,又有很多细分。

先给大家介绍下相对单身里的几大门派。

我们之前写过现在都市流行的situationship,就是俩人天天约会,做的也都是情侣做的事,但就是不确定关系。

@青年路白女士 就在约会中遇到过一个声称自己单身的男嘉宾;

俩人在下午六点牵手、约会、压马路,晚上十点男嘉宾就去找了和自己有situationship的女生继续约会。

你说站在道德层面挑毛病也挑不出来啥;

毕竟男嘉宾没和任何人建立男女朋友关系,他的状态就是situationship单身;

在很多段暧昧关系里享受着绝对自由。

以前的文艺青年总说: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。

FWB单身就是身体一直在路上,指的是有固定睡觉对象,但对外依旧宣称单身。

@小英 在年初遇到过一个FWB单身的男嘉宾;

对方在聊天时就开门见山,说自己被前女友伤害过,所以不敢轻易陷入爱情;

内心缺爱,但又惧怕相爱后受伤,只能通过和女人睡觉满足欲望,获得廉价的肉体关系。

小英见对方如此坦诚,想拯救男人于水火的心蠢蠢欲动;

觉得对方只是被迫玩世不恭,其实内心是个敏感缺爱的纯情小男孩;

可当小英决定付出情感和身体的时候,男嘉宾却在睡后彻底失踪。

久久之后小英才幡然醒悟,“缺爱”只是他猎捕女孩的破碎人设;

不想负责与害怕束缚,才是FWB单身的底色。

有人在身体上反复纠缠,有人在心灵上备受折磨。

@三里屯赵小姐 在被断崖式分手后,始终走不出前任的阴影;

明明心里装着一个人,却也无奈接受俩人未来真的没可能;

这种被称为“空窗期单身”。

也正是在这种时候,空窗期单身者会把约会对象当成填补情感需求的工具人;

表面上是约会、暧昧,其实只是另一个人的替代品。

空窗期单身者无法接受一段感情突然结束,所带来的自尊心受挫;

正如@三里屯赵小姐 所说,想着迅速接触新人,走出空窗期单身,只是想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爱的,本质是一种内心自恋的投射。

毕竟在某一个和新人亲密接触的夜晚,赵小姐闪回的是前任的脸。

在都市男女关系中,爱情的开始与结束不仅涉及情感的链接与断裂;

对于长期同居的情侣来说,更是经济利益的纠缠。

很多情侣明明已经分手,却因为房租问题还住在一起;

条件允许的还能实现两居室分居,可大多数甚至还在一张床上同居;

这被称为“与前任同居式单身”。

@东直门小林 上个月和相恋五年的男友分手,俩人一起租的房子还没到期,所以虽然分手,但至今还睡在一起。

一是因为谁都不想掏房租违约金;

二是搬家所耗费的精力与成本他们都不想面对。

权衡利弊,是他们选择继续同居的理由;

但尴尬的是,当一方夜不归宿;

分手后奇怪的占有欲,也会在某一刻蠢蠢欲动。

更尴尬的是,同居式单身者也许会在同居阶段,和前任成为FWB关系。

02

液态社会中的单身时代

如果上述相对单身状态,只是在人性的底线徘徊;

那接下来要介绍的几种,便属于诈骗式相对单身。

留学圈是诈骗式单身的重灾区;

明明在国内有女友或者妻子,但山高路远,一出国遍成了“留子限定版单身”。

长期留学的基本到最后也就和国内的对象断了;

短期交流的被称为“洋务运动式单身”;

如果被抓包,他们也会楚楚可怜地唱上那一句:洋装虽然穿在身,我心依旧是中国心。

有些已婚人士也是诈骗式相对单身的主流群体。

夫妻异地,只在周末相聚的周末夫妻,成了他们树立单身人设的快捷键。

相对单身的种类多种多样,相比之下绝对单身也就略显单调。

绝对单身是指:无暧昧对象、无睡眠对象、无相亲对象、无暗恋对象、和前任0来往的人。

看到这儿,很多朋友可能和我一样,觉得这个世界太疯狂,连单身都有这么多花活了。

然后一边感叹纯爱已死,一边唾骂这些不尊重感情的人。

觉得他们把爱情当游戏,在一段段飘忽不定的亲密关系中作贱自己、恶心别人。

社会学里有个概念叫“液态社会”。

是指在液态现代社会,不再有永恒的关系、组带,人际间互有牵连,但不再紧密联结,而是可以随时松绑。

液态社会的特点是具有不确定性、流动性;

过一种像液体一样随时流淌的“瞬间生活”。

“瞬间生活”是对当代社会最贴切的概括了。

工作是说没就没的;

分手是突然断崖的;

朋友是不联系就走散的;

连单身的状态也可能是这一秒有对象、下一秒单身的;

稳定的生活和感情似乎早已烟消云散了;

过瞬间生活,享瞬间人生,也成了社交媒体上的鸡汤口号了。

毕竟去年还在流行那句:人不就是活几个瞬间嘛。

瞬间生活的反面,正是一种稳定性的消亡。

以此可以很好地解释,为啥那么多人会给自己立单身人设;

为啥连单身这个词都被细分成多种多样。

稳定性的消亡,其实源于一种广袤的情绪——不相信。

我们不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,于是比拼着谁能在感情中快速抽离,回归单身生活,凭此宣告自己赢得了这场不是比赛的比赛;

我们不相信爱是持久的,于是反复在新的和更新的约会嘉宾中横跳,以此自保;

我们不相信未来,连一个人的日子都过不好,又怎样去追寻两个人稳定的感情,甚至成家之后的幸福。

未来是渺茫的,幸福是泡影的,明天、下个月、明年在干嘛?在哪里?身边是谁?也许都是未知的。

于是人们选择一段段感情中,在一次次单身人设中,追求着浅薄、廉价、瞬时的快乐。

据此,我们可以想象一次2024年最普遍的男女约会。

你们在社交软件看到了彼此的照片,互相右划后聊了三天;

用熟练的聊天技法展示着自己的有趣,互为猎手又互为猎物;

在情绪敏感的夜晚,甚至有一瞬间上头般的心动,你把那种荷尔蒙的感觉称为幸福;

在周六的傍晚你们选择奔现,吃饭、散步、聊人生的意义和过往的伤痛。

一阵风吹过,时间恰到好处,你们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。

以暧昧的关系相处一周,你问他:我们现在是什么关系。

他说:做朋友挺好,单身的生活让彼此都轻松。

你没什么要说的,删了好友,继续在人海里寻找下一个人,重复着上述的流程。

我们因此而悲哀;

我们能做的似乎也只有悲哀。

作者:牛小玲,编辑:姜姜,设计:Jane 。本文转载【ONE文艺生活】微信公众号,韩寒主编的ONE·一个 文艺阅读应用官方公众号,复杂的世界里,一个就够了。

发布于:湖南

免责声明:

1、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,主要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;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,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;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,风险自负。

2、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,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。